小婴儿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小婴儿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黄疸、食欲减退、尿液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以及腹部膨隆。肝功能异常可能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病毒感染、胆道闭锁、药物损伤或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皮肤瘙痒、体重增长缓慢、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
黄疸是小婴儿肝功能异常最常见的表现,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皮肤、巩膜黄染。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消退。若黄疸持续超过2周或进行性加重,需警惕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可能与胆道闭锁、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直接胆红素比例升高。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胆道闭锁需行葛西手术,遗传代谢性疾病需饮食控制或药物干预。
肝功能异常可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表现为吃奶量减少、拒食、进食后呕吐。长期食欲减退可能引起营养不良、体重不增。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肝炎、胆汁淤积症等疾病均可引发该症状。治疗需明确病因,病毒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胆汁淤积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排泄。
正常婴儿尿液呈淡黄色,肝功能异常时尿液可呈浓茶色或可乐色,与胆红素经肾脏排泄增多有关。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等疾病常见该表现,可能伴随尿胆原检测阳性。需通过肝胆超声、MRCP等检查明确病因,胆道闭锁患儿需在60天内完成葛西手术以提高预后。
健康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肝功能异常时因胆汁排泄受阻可出现陶土样灰白色大便。进行性大便褪色是胆道闭锁的特征性表现,需与母乳性黄疸、遗传代谢病鉴别。诊断需结合血清胆汁酸、GGT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确诊胆道闭锁需尽早手术干预。
肝功能异常晚期可出现肝脾肿大、腹水,表现为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疾病常见该体征,可能伴有门静脉高压。需通过腹部超声评估肝脏形态,凝血功能检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包括限制钠盐摄入、利尿剂如呋塞米片,终末期需考虑肝移植。
家长发现婴儿出现上述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血常规、肝胆超声等项目。哺乳期母亲需避免摄入肝毒性药物,婴儿用药需严格遵医嘱。日常注意观察婴儿皮肤颜色、大小便性状变化,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对于确诊肝胆疾病的婴儿,应按规范进行随访,按时接种乙肝疫苗等计划免疫制剂。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