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宝宝发热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秋季宝宝发热拉肚子可能由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细菌性肠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药物治疗、预防脱水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轮状病毒是秋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宝宝可能出现发热、水样便、呕吐等症状,大便呈蛋花汤样。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家长需注意奶瓶餐具消毒,勤换尿布预防红臀。
诺如病毒具有强传染性,易在托幼机构暴发。患儿常突发呕吐后出现发热、腹泻,大便多为稀水便。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家长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呕吐物,避免家庭传播。
秋季新增辅食或过量进食生冷水果可能刺激胃肠。宝宝会出现低热伴糊状便,无黏液脓血。建议暂停添加新辅食,将苹果蒸熟捣泥喂食,适当饮用焦米汤。若症状持续需就医排除过敏因素。
昼夜温差导致腹部受凉时,肠蠕动加快引发腹泻。大便多呈绿色稀便,体温通常在38℃以下。家长可用温热掌心逆时针按摩宝宝腹部,穿着连体衣保暖,必要时使用丁桂儿脐贴辅助缓解。
进食污染食物可能感染沙门氏菌等病原体。表现为高热不退、黏液脓血便,可能伴随嗜睡。需就医进行大便培养,严格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小儿肠胃康颗粒、复合凝乳酶胶囊等药物,禁止自行使用止泻药。
秋季需特别注意宝宝饮食卫生,所有入口食物充分加热,避免喂食隔夜辅食。腹泻期间继续母乳喂养,奶粉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抹护臀霜,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体温变化。如出现哭时无泪、尿量减少等脱水征象,或高热超过24小时未退,须立即急诊处理。家中常备口服补液盐,外出游玩避免直接接触公共游乐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