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肝动脉栓塞症

肝动脉栓塞症是指肝动脉或其分支因血栓、栓子等阻塞导致血流中断的疾病,可能引发肝缺血或梗死。主要有肝动脉血栓形成、心脏栓子脱落、血管炎、外伤性血管损伤、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
肝硬化、高凝状态或介入手术后易形成血栓。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剧痛、发热,血液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需通过肝动脉造影确诊,治疗包括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阿加曲班注射液,严重时需血管内取栓。
房颤、心内膜炎患者心脏血栓脱落可阻塞肝动脉。典型表现为突发腹痛伴恶心呕吐,CT显示肝局部低密度影。需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溶栓,必要时联合华法林钠片抗凝,同时治疗原发心脏病。
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引发血管炎性狭窄。患者常有乏力、体重下降,血管造影见串珠样改变。需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免疫,联合环磷酰胺片控制炎症,严重者需血管支架植入。
肝脏穿刺或车祸等外伤可能导致肝动脉撕裂。表现为腹腔内出血、休克,增强CT可见造影剂外溢。紧急处理包括血管栓塞术,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止血,必要时手术修复血管。
肝癌、胰腺癌等可能压迫或侵犯肝动脉。患者除腹痛外可能出现黄疸,影像学可见占位病变。治疗需针对原发肿瘤,如注射用奥沙利铂化疗,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晚期可行血管旁路移植。
肝动脉栓塞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血。饮食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肝脏负担。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遵医嘱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出现腹痛加重、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长期随访监测肝功能及血管通畅情况,合并基础疾病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