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败血症治好了为什么还发烧

婴儿败血症治好后仍发烧可能与感染未完全清除、药物反应或继发其他感染有关。败血症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即使经过规范治疗,部分患儿仍可能出现反复发热。
败血症治疗后的发热常见于体内残留少量病原体或炎症介质持续释放。抗生素疗程不足、病原体耐药或局部感染灶未彻底清除均可导致体温波动。此时需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必要时调整抗生素种类或延长治疗周期。部分患儿对头孢曲松钠、美罗培南等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表现为用药后非感染性发热,需结合皮疹等表现综合判断。
继发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新发感染也是常见诱因。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善,败血症后体质较弱,易受腺病毒、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侵袭。若发热伴随咳嗽、尿频等症状,需针对性进行痰培养、尿培养等检查。极少数情况需考虑深部脓肿、骨髓炎等隐匿性感染,此时超声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建议家长每日监测患儿体温4次,记录发热时间和伴随症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24小时以上,需及时复查血培养并评估是否需住院观察。恢复期可适当补充母乳或配方奶,避免添加新辅食,减少胃肠刺激诱发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