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吐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小孩发烧伴随呕吐可能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感染、脑膜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抗感染治疗、止吐治疗、对症支持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监测患儿体温变化,保持环境通风,避免脱水,必要时立即就医。
多由柯萨奇病毒等引起,表现为发热伴呕吐、腹痛。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呕吐严重时可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家长需用温水擦拭患儿腋窝、腹股沟辅助退热,少量多次喂食米汤等流质。
常见于进食不洁食物后,发热多低于38.5℃,呕吐物含未消化食物。需暂停固体饮食4-6小时,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呕吐频繁者可短期应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家长应记录呕吐次数及性状,及时清理口腔防止误吸。
志贺菌感染导致高热伴脓血便,呕吐呈喷射状。确诊需粪便培养,治疗首选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配合布拉氏酵母菌散维持菌群平衡。家长接触患儿排泄物后需严格洗手,患儿用品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秋季高发,特征为水样便伴蛋花汤样呕吐。可口服轮状病毒抗体检测确诊,使用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家长需注意臀部护理,每次便后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发热时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需警惕持续高热、喷射性呕吐伴颈强直。急诊需腰椎穿刺明确病原体,细菌性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病毒性可用更昔洛韦注射液。家长发现患儿嗜睡、抽搐等表现时,应立即平卧头侧位送医,转运途中避免剧烈摇晃。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室温24-26℃,衣着宽松透气。呕吐后30分钟内禁食禁水,之后可尝试喂食苹果泥、米糊等低渣食物。每日监测尿量,若6小时无排尿需急诊补液。恢复期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逐步增加蒸蛋羹、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混用退热药。若72小时内症状无改善或出现血便、意识障碍等表现,需急诊排查肠套叠、脑炎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