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主要涉及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诊疗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预防重点在于个人卫生和疫苗接种。
手足口病诊断需符合以下条件:有发热症状,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出病毒。重症病例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呕吐、肢体抖动等,需及时识别。
手足口病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轻症患者可居家隔离,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发热时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口腔疱疹疼痛可用康复新液漱口。重症病例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和免疫球蛋白治疗。
手足口病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康复新液、利巴韦林颗粒和干扰素α2b喷雾剂。这些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除非合并细菌感染。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识别至关重要。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症状时,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血糖、胸片等检查,必要时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手足口病预防包括个人卫生管理和疫苗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日常应养成勤洗手习惯,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对患儿用品进行消毒。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托幼机构需加强晨检和消毒工作。
手足口病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破皮疹。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托幼机构发现病例应及时报告,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