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消化不良有哪些症状

婴儿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呕吐、排便异常以及哭闹不安等症状。婴儿消化不良可能与喂养不当、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食物过敏、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等因素有关。
婴儿可能出现吃奶量明显减少或拒绝进食的情况,部分婴儿会表现为吃奶时频繁中断、烦躁。喂养时需注意奶温适宜,避免过快过急,可尝试少量多次喂养。若伴随体重增长缓慢,建议家长及时就医评估。
腹部膨隆、触诊有张力感是典型表现,可能伴随肠鸣音活跃或减弱。家长可将手掌搓热后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每次3-5分钟。若腹胀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呕吐胆汁样物,需警惕肠梗阻可能。
呕吐物多为未消化奶液,严重时可呈喷射状。喂养后保持竖抱拍嗝15-20分钟能缓解症状。反复呕吐导致脱水时,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散,必要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大便次数增多呈蛋花汤样,或出现奶瓣、黏液,少数伴有酸臭味。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可尝试换用低乳糖配方。持续性腹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调节肠道菌群。
婴儿因腹部不适常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蜷缩肢体,夜间症状可能加重。家长可采用飞机抱姿势缓解肠绞痛,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乳剂。若哭闹伴随发热或血便,需排除肠套叠等急腹症。
家长应注意记录婴儿症状变化及喂养情况,避免频繁更换奶粉品牌。哺乳期母亲需减少摄入易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等。每次喂奶后保持婴儿头高位30分钟,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若症状持续3天无改善或出现发热、血便、精神萎靡等表现,应立即就医进行粪便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