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为什么灌肠

妇产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0次浏览

关键词: #盆腔炎 #盆腔

盆腔炎灌肠治疗主要是为了通过直肠给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抗炎效果。灌肠治疗常用于慢性盆腔炎或反复发作的情况,主要有直肠黏膜吸收快、减少胃肠刺激、协同全身用药等作用。

1、直肠黏膜吸收快

直肠血管丰富,药物经灌肠后可快速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入血,绕过肝脏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盆腔与直肠位置相邻,灌入的抗炎药物如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康复新液等可直接作用于盆腔组织,缓解充血水肿。治疗期间需配合卧床休息,避免辛辣饮食。

2、减少胃肠刺激

口服抗生素可能引起恶心、腹泻等胃肠反应,灌肠给药可规避消化道副作用。常用灌肠药物如金香胶囊溶液、红藤汤剂等中药制剂,含黄柏、苦参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对口服药物耐受性差的患者,但孕妇及肛周破损者禁用。

3、协同全身用药

灌肠可作为静脉或口服抗生素的辅助手段,多用于耐药性盆腔炎。如配合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全身用药时,灌入左氧氟沙星溶液能增强对厌氧菌的杀灭作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轻微肛门坠胀感,通常1-2小时自行缓解。

4、促进炎症局限

灌肠药液温度维持在38-40℃时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速炎性渗出物吸收。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如丹参酮注射液灌肠,可改善输卵管粘连。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灌入速度,避免肠管痉挛。

5、降低复发概率

慢性盆腔炎灌肠疗程通常需连续10-14天,通过维持局部药物浓度减少炎性因子释放。灌肠后配合微波理疗可增强效果,但月经期应暂停操作。治疗后需定期复查阴道分泌物及B超。

盆腔炎患者灌肠治疗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久坐压迫盆腔。急性发作期需禁性生活,每日清洗会阴并更换棉质内裤。若出现发热或腹痛加剧,应立即停用灌肠并就医。治疗结束后建议通过游泳、瑜伽等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预防复发。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