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是不是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白色斑块。可通过观察症状、病史询问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鹅口疮典型表现为口腔黏膜上附着的白色乳凝块样斑膜,常见于颊黏膜、舌面、上颚等处。斑膜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可见红色创面。可能伴随轻微疼痛或进食不适,婴幼儿可能出现拒食、烦躁等症状。与奶渍不同,鹅口疮斑膜擦拭后不会消失。
近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可能增加感染概率。婴幼儿免疫力低下、哺乳器具消毒不彻底、母亲哺乳期阴道念珠菌感染等因素均与发病相关。长期佩戴义齿、糖尿病患者等也属于高危人群。
刮取口腔黏膜白色分泌物进行氢氧化钾溶液涂片检查,显微镜下可见假菌丝或芽生孢子即可确诊。必要时可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免疫功能异常患者需进一步检查免疫指标。
需与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藓、口腔溃疡等疾病区分。白斑表面粗糙且无法擦除,扁平苔藓呈网状白色条纹,口腔溃疡为圆形凹陷性病变。鹅口疮斑膜具有典型真菌感染特征。
诊断性治疗是辅助判断方法,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后,若2-3天内白色斑膜明显消退可支持诊断。顽固病例需排除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
日常应注意口腔卫生,哺乳前后清洁乳头,奶瓶奶嘴定期煮沸消毒。婴幼儿避免长时间含奶嘴,成人义齿需每日清洁。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口腔菌群平衡,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诊。治疗期间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