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囊结石是否手术

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是否手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主要影响因素有结石大小、胆囊功能、炎症程度、并发症风险、患者耐受性。
胆囊结石直径超过10毫米或充满型结石通常建议手术。此类结石易引发胆管梗阻或反复胆囊炎发作,保守治疗效果有限。对于无症状的小结石可暂观察,但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变化。若结石导致胆绞痛频繁发作或胆囊壁增厚超过3毫米,需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收缩功能低于30%或胆囊壁纤维化时建议手术。通过胆囊闪烁显像评估排空功能,功能丧失的胆囊易继发感染或癌变。对于胆囊收缩功能尚存且炎症可控者,可尝试药物溶石治疗如熊去氧胆酸胶囊,但需配合低脂饮食并监测肝功能。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伴发热、白细胞升高需急诊手术。若出现胆囊坏疽、穿孔或积脓等并发症,需行胆囊造瘘术或开腹手术。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可先静脉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择期手术。
合并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或Mirizzi综合征需手术干预。胆总管结石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对于高龄或基础疾病多的患者,需评估心肺功能后再决定手术方式。
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或存在癌变高危因素者倾向手术。瓷化胆囊、结石病史超过10年或合并胆囊息肉大于10毫米时,建议预防性切除。对手术高风险患者可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过渡治疗。
非手术患者需长期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和暴饮暴食。每日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胆汁排泄,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和肝功能,若出现持续右上腹痛、黄疸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就诊。术后患者应注意逐步恢复饮食,补充优质蛋白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