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发烧抽搐处理方法

婴儿发烧抽搐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刺激、物理降温、及时就医、药物控制等方式处理。婴儿发烧抽搐可能与高热惊厥、脑膜炎、癫痫、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
婴儿抽搐时需立即将其平放于安全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解开衣领和包被,避免颈部受压。不可强行按压肢体或撬开牙关,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家长需观察抽搐持续时间及表现形式,为后续就医提供依据。
抽搐发作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或声响刺激。不要喂食水或药物,防止误吸。家长需记录抽搐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若持续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应立即呼叫急救。发作后婴儿可能嗜睡,属于正常现象。
体温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禁用酒精或冰水。退热贴可辅助使用,但需避开眼睛和口鼻。保持室温在25℃左右,衣着宽松透气。物理降温同时应监测体温变化,每30分钟复测一次。
首次抽搐发作或伴有意识障碍、呕吐、皮疹时必须急诊。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或脑电图排查病因。若确诊高热惊厥,通常预后良好,但需排除颅内感染等严重疾病。家长需提供详细的发热和抽搐病史。
医生可能根据病因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控制急性发作,对反复惊厥者开具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预防。细菌性脑膜炎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癫痫患儿需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口服溶液。所有药物均须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日常应注意预防感染,按时接种疫苗。发热早期可少量多次喂温水,体温超过38℃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保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包裹。有惊厥史的婴儿再次发热时,家长需提前备好退热药和镇静药物,并学习急救措施。定期儿童保健科随访,监测神经系统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