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孩子不肯吃奶怎么办

鹅口疮患儿拒奶可通过口腔清洁、调整喂养方式、局部用药、缓解疼痛、补充营养等方式改善。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伪膜、进食疼痛等症状。
家长需用无菌纱布蘸取碳酸氢钠溶液轻柔擦拭患儿口腔黏膜,每日重复进行3-4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母亲乳头或奶瓶奶嘴,避免交叉感染。注意动作轻柔防止黏膜损伤,擦拭后暂缓进食30分钟。
将奶液温度控制在37-40℃减少刺激,改用宽口径奶嘴降低吸吮阻力。少量多次喂养,单次奶量减少20%-30%。可尝试勺喂或滴管喂养,避免奶嘴摩擦创面。严重拒奶时可暂时改用糊状辅食。
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擦患处,每日4次。或选用克霉唑口腔贴片,每次1/4片贴于溃疡面。用药后保持30分钟禁食禁水。避免使用含激素类药膏,防止真菌扩散。
哺乳前15分钟用冷藏后的硅胶牙胶按摩牙龈,低温可暂时麻痹痛觉神经。疼痛剧烈时遵医嘱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使用苯佐卡因等表面麻醉剂以防过敏。
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B族和铁剂,改善黏膜修复能力。腹泻患儿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可添加婴幼儿专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但需与抗真菌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
家长应每日观察口腔伪膜变化,记录进食量和排尿次数。哺乳期母亲需同步治疗乳头真菌感染,内衣需煮沸消毒。鹅口疮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腹泻时需及时复诊,排除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恢复期可尝试苹果泥、米汤等低刺激食物,逐步过渡至正常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