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会出现哪些疾病
女性日常保健编辑
医普观察员
女性日常保健编辑
医普观察员
月经期间可能出现的疾病主要有痛经、经前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这些疾病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感染、器质性病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情绪波动、异常出血等症状。

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表现为下腹痉挛性疼痛,可能伴随恶心、头痛。继发性痛经常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导致,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治疗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酮洛芬肠溶片等药物缓解疼痛,严重者需排查器质性疾病。
经前7-10天出现情绪烦躁、乳房胀痛、水肿等症状,与黄体期激素变化相关。调整生活方式如限制钠盐摄入、补充维生素B6有助于缓解,严重者可短期使用达芙通片调节激素水平。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引发进行性痛经、性交痛或不孕,病灶常见于卵巢、盆腔。超声检查可辅助诊断,治疗需采用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抑制雌激素,或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

月经期宫颈口开放易致细菌上行感染,引起下腹持续疼痛、发热、脓性分泌物。需完善病原体检测后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慢性反复发作者可能需手术引流。
因排卵障碍导致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经期延长、出血量增多。青春期患者可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周期,围绝经期患者需排除内膜病变后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

月经期间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及生冷饮食。每日记录月经周期、出血量及伴随症状,出现严重疼痛、出血过多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棉质内裤,经期每2-3小时更换卫生用品。均衡补充铁、钙等营养素,适量饮用姜茶或热敷下腹有助于缓解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