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西医治疗和护理
妇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妇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子宫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日常需加强会阴清洁与营养支持。子宫内膜炎多由细菌感染、宫腔操作损伤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等症状。

急性子宫内膜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等。头孢曲松钠对革兰阴性菌效果显著,甲硝唑针对厌氧菌感染,左氧氟沙星适用于混合感染。治疗前需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疗程通常持续7-10天。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或过敏反应,需遵医嘱调整方案。
慢性子宫内膜炎可配合超短波或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超短波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红外线照射有助于缓解下腹坠胀感。治疗频率为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禁忌证包括急性发热期、妊娠期及恶性肿瘤患者。物理治疗期间应避免盆浴与性生活。
合并宫腔粘连或积脓时需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脓肿引流术。宫腔镜手术能精准清除病灶,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可预防再粘连。严重病例可能需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反复发作且无生育需求者。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与感染指标,术后24小时内需监测生命体征。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栓可缓解腹痛。布洛芬适用于轻中度疼痛,栓剂直肠给药可减少胃肠刺激。疼痛持续加重需排除输卵管卵巢脓肿等并发症。热敷下腹部可辅助缓解痉挛性疼痛,温度应控制在40-45℃避免烫伤。
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1-2次,避免使用碱性洗剂。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急性期卧床休息时采取半卧位,利于炎性分泌物引流。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摄入,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及游泳等可能引起感染的活动。

子宫内膜炎患者应定期复查血常规与超声,观察子宫内膜修复情况。恢复期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但避免剧烈运动。长期使用抗生素者需补充益生菌维持菌群平衡,出现药物疹或腹泻应及时就医。未规范治疗可能发展为盆腔炎或不孕,故症状缓解后仍需完成全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