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的中药治疗
女性疾病编辑
健康解读者
女性疾病编辑
健康解读者
外阴炎可通过中药调理缓解症状,常用中药包括苦参、黄柏、蛇床子、白鲜皮、地肤子等。外阴炎多由湿热下注、肝肾阴虚、外感邪毒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外阴瘙痒、红肿、分泌物异常等症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避免自行抓挠或滥用洗剂。

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型外阴炎。其有效成分苦参碱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缓解外阴灼热感。临床常用苦参洗剂或苦参凝胶局部外敷,配合苦参片口服。使用期间可能出现轻微皮肤刺激,孕妇慎用。
黄柏可清热泻火、解毒疗疮,对真菌性外阴炎效果显著。所含小檗碱能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常用黄柏水煎液坐浴或黄柏软膏外涂。肝肾不足者需配伍滋阴药物,避免长期单用导致脾胃虚寒。
蛇床子能祛风燥湿、杀虫止痒,主治滴虫性外阴炎伴泡沫状分泌物。其挥发油成分对阴道毛滴虫有直接杀灭作用,多制成蛇床子栓剂或复方洗剂使用。外阴破损时禁用,过敏体质者需先做皮试。

白鲜皮可清热解毒、祛风止痒,适用于外阴湿疹样病变。所含白鲜碱能降低组胺释放,减轻瘙痒红肿。常与地肤子配伍煎汤熏洗,或制成白鲜皮油膏外涂。用药期间忌食辛辣发物。
地肤子能利湿通淋、消炎退肿,对合并尿道刺激症状的外阴炎效果较好。其皂苷成分可减轻黏膜充血,多用地肤子颗粒冲服或复方地肤子洗液外敷。脾虚便溏者应减量使用。

中药治疗外阴炎需坚持10-15天疗程,治疗期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纯棉透气内裤。每日可用温水清洗后擦干,避免使用碱性肥皂。饮食宜清淡,少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若用药3天无改善或出现皮疹加重,应立即停用并就诊。急性期可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禁止高温坐浴以免加重充血。月经期暂停阴道给药,妊娠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