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sd主要临床表现

人群心理编辑 健康万事通
0次浏览

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创伤性回忆、过度警觉、情感麻木和回避行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创伤性再体验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回避与麻木类症状、认知与心境负性改变、躯体化症状等。

1、创伤性再体验症状

患者会不自主地反复回忆创伤事件,表现为闪回、噩梦或触景生情式的强烈心理痛苦。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分离性反应,如现实感丧失或人格解体。这些症状可能由特定场景、声音或气味触发,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出汗等。创伤性再体验症状通常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2、警觉性增高症状

患者长期处于过度警觉状态,表现为易受惊吓、难以入睡或睡眠浅、易激惹、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这种持续性的生理唤醒状态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往往使患者对周围环境过分敏感,轻微刺激就可能引发强烈反应。

3、回避与麻木类症状

患者会主动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人、地点、活动或对话,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情感麻木表现为对日常活动兴趣减退、疏远他人、情感反应迟钝。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对未来失去希望的感觉,这种回避行为虽然短期内能减轻痛苦,但长期会加重症状并影响社会功能。

4、认知与心境负性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的负性认知和情绪,如自责、羞耻感、对他人失去信任、持续恐惧等。部分患者会发展出扭曲的认知模式,如"世界极度危险"的信念。这些改变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共病症状,影响患者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功能。

5、躯体化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常伴随多种躯体不适,如慢性疼痛、消化系统症状、心血管症状等。这些症状往往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因,可能与长期应激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失调有关。躯体化症状可能成为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需要与器质性疾病进行鉴别。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和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建议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与信任的人保持沟通。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有助于神经系统修复。若症状持续影响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有较好效果。遵医嘱必要时可考虑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辅助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