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能出现的疾病痛经需要检查吗
女性疾病编辑
科普小医森
女性疾病编辑
科普小医森
痛经可能与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等疾病有关。痛经是否需要检查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伴随严重症状或异常表现,建议就医排查病因。

原发性痛经是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青春期女性,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腹痉挛性疼痛,可能伴随头痛、乏力等。这类痛经可通过热敷、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日常注意保暖和休息有助于减轻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病理性痛经,疼痛多始于经前1-2天并持续至经期结束,可能伴随性交痛、排便疼痛。该疾病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等因素相关,需通过超声或腹腔镜检查确诊。治疗可选用炔诺酮片、地屈孕酮片等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病灶。
子宫腺肌病多见于经产妇,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子宫均匀性增大是典型特征。该病与子宫内膜侵入肌层有关,超声检查可辅助诊断。轻症可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症状明显者可能需要子宫切除术。

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多伴随下腹坠胀、异常分泌物,与细菌上行感染相关。需进行妇科检查和分泌物检测,治疗常用头孢克肟分散片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慢性盆腔炎可能造成输卵管粘连,需及时干预。
子宫肌瘤导致的痛经多见于黏膜下肌瘤,可能伴随经量增多、贫血等症状。超声可明确肌瘤位置大小,小肌瘤可用米非司酮片控制生长,肌瘤较大或症状严重时需行肌瘤剔除术。

日常应记录月经周期和疼痛特点,避免经期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若痛经突然加重、持续时间延长或伴随发热、异常出血等症状,须及时就诊。35岁以上女性首次出现痛经或痛经模式改变时,建议完善妇科超声、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减少痛经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