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结组织性肠炎的症状是什么
肛肠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肛肠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缔结组织性肠炎通常指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早期表现为腹痛、腹泻,进展期可能出现血便、体重下降,终末期可引发肠梗阻或瘘管形成。

腹痛是炎症性肠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肠道黏膜因炎症刺激导致痉挛或溃疡形成,进食后疼痛可能加重。患者可尝试少量多餐、避免辛辣食物缓解症状,若疼痛持续需就医排除肠穿孔等并发症。
慢性腹泻表现为每日3次以上稀便或水样便,可能持续数周。炎症导致肠道吸收功能下降、分泌增多,部分患者会出现黏液便。需注意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进展期可能出现便中混有鲜血或暗红色血块,提示肠道溃疡侵蚀血管。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直肠出血,克罗恩病则可能伴随肛周脓肿。需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必要时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抗炎药物治疗。

长期营养吸收障碍导致体重进行性减轻,可能伴随贫血、低蛋白血症。炎症使肠道黏膜表面积减少,同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需采用高热量低渣饮食,补充维生素B12、铁剂等营养素,严重营养不良需肠内营养支持。
终末期因肠道纤维化狭窄可能出现呕吐、腹胀、排便排气停止。克罗恩病易形成跳跃性狭窄,需通过CT或造影检查定位。轻度梗阻可禁食胃肠减压,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狭窄段,术后需长期服用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预防复发。

炎症性肠病患者需长期低纤维、高蛋白饮食,避免乳制品和刺激性食物。定期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急性发作期建议卧床休息。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大量便血时需立即急诊处理。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