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淋巴瘤应如何治疗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晚期淋巴瘤可通过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治疗。晚期淋巴瘤通常由基因突变、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化学物质暴露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体重下降、夜间盗汗及皮肤瘙痒等症状。

化学治疗是晚期淋巴瘤的核心治疗手段,常用方案包括CHOP方案、EPOCH方案等。CHOP方案由环磷酰胺注射液、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长春新碱注射液及泼尼松片组成,适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侵袭性亚型。化学治疗可能引起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需配合止吐药物如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支持治疗。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局部病灶控制或缓解压迫症状,常用直线加速器实施调强放射治疗。针对纵隔淋巴瘤可采用30-40Gy剂量分次照射,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放射治疗可能导致放射性肺炎、皮肤损伤等并发症,需联合肺保护剂如氨溴索注射液、皮肤修复敷料等辅助处理。
靶向药物如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西达本胺片等可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CD20抗原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学治疗能使B细胞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显著提升。使用期间需监测输液反应及心脏毒性,必要时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预处理。

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CAR-T细胞疗法如阿基仑赛注射液适用于复发难治性病例。免疫治疗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可能引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需备妥托珠单抗注射液等应急药物。治疗前需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评估适应性。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化疗敏感的患者,异基因移植则用于年轻高危病例。移植前需大剂量化疗清除骨髓,术后需长期使用他克莫司胶囊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1年内需定期监测嵌合状态及巨细胞病毒载量。

晚期淋巴瘤患者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达到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消化来源。治疗期间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每周累计150分钟。注意口腔护理预防真菌感染,使用碳酸氢钠漱口液每日含漱。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PET-CT评估疗效,出现持续发热或新发肿块需及时返院。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清洁,避免接触园艺土壤等机会致病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