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检查哪个项目?

内分泌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1190次浏览

关键词: #血液 #血液粘稠

血液粘稠度检查通常需要做血流变学检测、血浆黏度测定、红细胞压积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纤维蛋白原检测等项目。

1、血流变学检测

血流变学检测通过分析血液流动性和变形性评估粘稠度,可反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指标。该检查需空腹抽静脉血,能辅助诊断高黏血症、血栓前状态等疾病。若结果异常可能伴随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血浆黏度测定

血浆黏度测定主要评估血浆中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对血液流动的影响。纤维蛋白原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会导致血浆黏度增加,可能与炎症、风湿性疾病有关。检查前应避免高脂饮食,异常结果需排查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3、红细胞压积检测

红细胞压积检测通过离心法测量红细胞在血液中的体积占比,数值过高提示血液浓缩。长期缺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导致该指标上升,可能引发皮肤紫红、脾肿大等症状。需与血红蛋白检测联合分析,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检查。

4、血小板聚集率检测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使用特定诱导剂观察血小板黏附能力,聚集率增高会增加血栓风险。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引起异常,表现为自发性瘀斑或出血倾向。检查前需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3-5天。

5、纤维蛋白原检测

纤维蛋白原检测属于凝血功能检查项目,该蛋白水平升高会显著增加血液黏稠度。创伤、感染或恶性肿瘤可能导致数值异常,常与D-二聚体检测同步进行。结果异常者需监测深静脉血栓风险。

日常建议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适量食用深海鱼、黑木耳等改善微循环的食物。避免久坐不动,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40岁以上人群或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建议每年进行血流变学相关检查。检查前3天需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