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保健 > 食疗养生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

本病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6个月至2岁最多见,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期常见病。

  贫血的临床表现与其病因、程度轻重、发生急慢等因素有关。

急性贫血如急性失血或溶血,虽贫血程度轻,亦可引起严重症状甚至休克;慢性贫血,若机体各器官的代偿功能较好,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当代偿不全时才逐渐出现症状。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故贫血时组织与器官缺氧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为突出表现。

贫血时皮肤(面、耳轮、手掌等)、黏膜(睑结膜、口腔黏膜)及甲床呈苍白色;重度贫血时皮肤往往呈蜡黄色,易误诊为轻度黄疸;相反,伴有黄疸、青紫或其他皮肤色素改变时可掩盖贫血的表现。

此外,病程较长的患儿还常有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症状。

  2、造血器官反应:婴幼儿期的骨髓几乎全是红髓,贫血时,骨髓不能进一步代偿而出现骨髓外造血,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

  3、各系统症状:  (1)循环和呼吸系统:贫血时可出现呼吸加速、心率加快、脉搏加强、动脉压增高,有时可见毛细血管搏动。

重度贫血失代偿时,则出现心脏扩大,心前区收缩期杂音,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2)消化系统:胃肠蠕动及消化酶分泌功能均受影响,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胀或便秘等。

偶有舌炎、舌乳头萎缩等。

  (3)神经系统:常表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

年长儿可有头痛、昏眩、眼前有黑点或耳鸣等。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