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检查什么?

眼科编辑 医心科普
110次浏览

关键词: #青光眼

青光眼通常需要检查眼压、视神经、视野、前房角及角膜厚度等项目。青光眼可能与遗传、年龄增长、眼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胀、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建议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1、眼压测量

眼压测量是青光眼的核心检查项目,通过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检测。眼压超过21毫米汞柱需警惕,但部分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眼压可能在正常范围内。眼压升高可能导致视神经损伤,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视神经评估

采用眼底镜检查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视盘形态。青光眼患者常见视杯扩大、盘沿变薄等特征性改变。OCT可定量分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早期发现视神经损伤。视神经损害通常不可逆,定期监测对评估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3、视野检查

通过静态自动视野计检测视野缺损情况。青光眼早期可能出现旁中心暗点,晚期可发展为管状视野。视野检查需重复进行以提高准确性,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视野缺损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

4、前房角检查

使用房角镜或UBM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前房角结构。可区分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患者房角狭窄或粘连。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需紧急处理,慢性闭角型可能需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预防急性发作。

5、角膜厚度检测

通过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角膜较薄者眼压测量值可能偏低,需校正真实眼压水平。角膜厚度异常可能影响青光眼手术方式选择,过薄角膜增加穿透性手术风险。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可评估手术耐受性。

青光眼患者应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2000毫升内。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作息。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全套青光眼筛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30岁开始监测。出现突发眼痛、虹视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遵医嘱规范使用降眼压滴眼液如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等,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