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是怎样引起的

细菌性阴道炎是由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衡,导致有害细菌过度繁殖引起的常见妇科疾病。主要原因包括不良卫生习惯、性生活不洁、免疫力下降等。治疗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和加强个人卫生来缓解症状。
1.遗传因素。虽然细菌性阴道炎并非直接遗传性疾病,但某些女性可能因遗传易感性更容易出现阴道菌群失衡。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的女性需更加注意预防。
2.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潮湿、不透气的环境中,如穿着紧身化纤内裤、使用不透气的卫生巾,容易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建议选择棉质内裤,保持外阴干燥清洁。
3.生理因素。女性在月经期、怀孕期或更年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可能影响阴道环境,导致菌群失衡。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清洗外阴。
4.外伤。不适当的阴道冲洗或使用刺激性产品可能破坏阴道黏膜,增加感染风险。建议避免频繁阴道冲洗,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
5.病理因素。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女性,更容易出现细菌性阴道炎。积极控制原发病,避免滥用抗生素,有助于预防感染。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包括甲硝唑、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可通过口服或阴道给药。局部治疗可使用乳酸菌制剂,帮助恢复阴道正常菌群。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避免过度清洗阴道、选择透气性好的内衣、保持外阴干燥等。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益生菌的食品,如酸奶、发酵食品,有助于维持阴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