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的副作用有哪些
放疗的副作用主要有皮肤反应、疲劳、食欲下降、骨髓抑制和放射性炎症。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可能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1、皮肤反应
放疗区域可能出现皮肤发红、干燥、瘙痒或脱皮,严重时会出现溃疡。皮肤反应多发生于治疗开始后2-3周,与放射线损伤表皮细胞有关。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阳光直射,使用医生推荐的温和护肤品。若出现水疱或渗液,需及时就医处理。
2、疲劳
放疗期间常伴随持续性疲倦感,与机体修复受损组织消耗能量有关。疲劳程度可能随治疗累积加重,表现为日常活动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可通过调整作息时间、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改善,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进行营养支持。
3、食欲下降
放射线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味觉改变、恶心或进食后腹胀。头颈部放疗患者症状更明显,可能与唾液腺损伤有关。建议少量多餐,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等止吐药物。
4、骨髓抑制
放射线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白细胞、血小板或红细胞减少。血象异常多出现在治疗中后期,增加感染或出血风险。需定期监测血常规,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重度骨髓抑制时,医生可能调整放疗方案或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5、放射性炎症
根据照射部位不同,可能引发放射性肺炎、食管炎或肠炎。表现为咳嗽、吞咽疼痛或腹泻,通常出现在放疗结束后1-3个月。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后期需配合康复训练改善器官功能。
放疗期间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代谢废物。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的供给,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复查,监测远期副作用如组织纤维化或继发肿瘤。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时,应立即返院评估。医护人员会根据具体反应制定个性化支持方案,患者无需过度焦虑副作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