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质疏松怎么治
老人骨质疏松可通过钙剂补充、维生素D补充、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形成药物、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骨质疏松通常由年龄增长、激素水平下降、营养缺乏、缺乏运动、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钙剂补充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1200毫克。除饮食摄入外,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乳酸钙颗粒等钙补充剂。补钙期间需监测血钙水平,避免过量导致便秘或肾结石。
2、维生素D补充
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老年人每日需要800-1000IU。可多晒太阳或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维生素D滴剂等药物。严重缺乏者需肌肉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
3、抗骨吸收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折风险。需空腹服用并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片适用于绝经后女性。
4、促骨形成药物
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注射液能刺激成骨细胞,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需皮下注射使用,疗程不超过24个月。新型药物如地诺单抗注射液也可显著增加骨密度。
5、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拳。戒烟限酒,避免过量咖啡因。居家环境需防跌倒,浴室安装扶手。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多食用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
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规范治疗,建议每1-2年进行骨密度检测。日常注意防跌倒,外出使用助行器。冬季注意保暖避免肌肉僵硬,夏季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饮食可增加富含钙质的芝麻酱、虾皮、奶酪等食物,同时控制盐分摄入以减少钙流失。出现持续背痛或身高变矮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椎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