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治疗方法是什么
骨膜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穿刺抽液、手术清创等方式治疗。骨膜炎通常由运动损伤、感染、免疫异常、代谢障碍、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并制动患肢,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2-4周。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局部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持续3天。避免负重行走及剧烈活动,防止炎症加重。
2、物理治疗
炎症缓解后采用超声波治疗,频率1MHz,强度0.8-1.2W/cm²,每日1次。超短波治疗电极对置法,无热量输出,每次10-15分钟。脉冲电磁场治疗每日30分钟,促进骨膜修复。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抗炎镇痛,洛索洛芬钠贴剂局部外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修复软骨。细菌性骨膜炎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结核性需联合异烟肼片和利福平胶囊。
4、穿刺抽液
对于关节腔积液量超过30ml者,在无菌条件下行穿刺抽吸,每周不超过2次。抽液后注入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1-2ml+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混合液,加压包扎24小时。
5、手术清创
慢性化脓性骨膜炎需手术清除坏死骨膜及死骨,病灶范围超过3cm×2cm时行持续灌洗引流。术后留置引流管3-5天,每日生理盐水冲洗,静脉应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4-6周。
治疗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不少于1.2g/kg体重,补充维生素D3滴剂促进钙吸收。恢复期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步增加等长收缩练习,6-8周后开始渐进性抗阻训练。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避免过早恢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