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管癌属于什么癌

集合管癌属于肾脏恶性肿瘤的一种,主要起源于肾集合管上皮细胞,临床较为罕见。
集合管癌在组织学上表现为肿瘤细胞沿肾小管结构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常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检查通常显示CK7和CK19阳性,有助于与其他肾癌亚型鉴别。该肿瘤侵袭性强,易早期发生淋巴转移。
患者多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腰部包块及消瘦等典型肾癌三联征,部分病例伴有发热、贫血等副肿瘤综合征。影像学检查可见肾脏占位性病变,但缺乏特异性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活检。
除常规超声和CT检查外,多参数MRI有助于评估肿瘤范围,PET-CT对转移灶检测敏感。病理诊断需结合HE染色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必要时行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微管结构。
根治性肾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可辅以舒尼替尼或帕唑帕尼等靶向药物治疗。对转移病例可采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的免疫治疗方案,但总体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较低。
肿瘤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生存期显著缩短。组织学分级较高、脉管侵犯阳性以及手术切缘不净均提示不良预后。定期随访需监测局部复发和肺、骨等常见转移部位。
集合管癌患者术后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建议每3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和胸部CT,监测肿瘤标志物变化。出现血尿、骨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晚期患者可考虑参加新型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