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退烧药引起的胃疼怎么办
吃退烧药引起的胃疼可通过调整服药方式、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暂停用药、热敷腹部、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胃疼通常由药物刺激胃黏膜、空腹服药、药物过敏、胃炎加重、胃溃疡等原因引起。
1、调整服药方式
退烧药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建议改为餐后半小时服用,用温水送服以减少药物与胃壁接触。避免与咖啡、酒精同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烧药均可能引发胃部不适,服药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
2、服用胃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咀嚼片、硫糖铝混悬凝胶、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可在胃黏膜形成保护层。这类药物需与退烧药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影响退烧药吸收。胃黏膜保护剂能中和胃酸并促进黏膜修复,适合短期缓解药物性胃疼。
3、暂停用药
若胃疼持续加重或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应立即停用退烧药。改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考虑更换为栓剂退热药。儿童及老年人更易出现药物性胃损伤,家长需密切观察服药后反应。
4、热敷腹部
用40摄氏度左右的热毛巾敷于上腹部,每次15-20分钟可缓解胃痉挛。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代谢,减轻胃黏膜充血。配合顺时针按摩脐周效果更佳,但禁止在疑似胃穿孔时使用该方法。
5、就医检查
持续胃疼超过24小时或伴随便血、呕吐物带血需及时消化内科就诊。胃镜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药物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变。医生可能开具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药物,严重出血需住院治疗。
出现药物性胃疼期间应选择米粥、面条等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适量饮用温蜂蜜水有助于保护胃黏膜,但糖尿病患者慎用。服药期间记录胃疼发生时间与饮食关联性,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长期需服用退烧药者,可咨询医生更换为对胃肠刺激较小的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