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应该怎么办
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牵引、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右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重复应力损伤及高龄等因素引起。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适用于稳定性骨折且无明显移位的情况。通过专业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后,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复位失败。固定期间可配合冷敷缓解肿胀,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2、切开复位内固定
针对不稳定型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患者。常用术式包括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等。术后需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训练。内固定物可能需在骨折愈合后1-2年取出。
3、骨牵引治疗
适用于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通过胫骨结节牵引维持骨折端对位,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7-1/10。牵引期间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持续4-8周后改用髋人字石膏固定。可能遗留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
4、药物治疗
包括镇痛药如洛索洛芬钠片、促进骨愈合的骨肽注射液及抗骨质疏松药阿仑膦酸钠片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合并骨质疏松者需长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5、康复训练
骨折稳定后开始渐进式训练,早期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中期增加髋关节被动活动度训练,后期逐步过渡到负重行走训练。康复全程需配合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经皮电刺激等促进骨痂形成。训练强度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
日常护理需保持高蛋白饮食促进骨愈合,每日摄入牛奶300-500ml、鸡蛋1-2个及适量瘦肉;卧床期间每2小时轴向翻身预防压疮;恢复期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避免跌倒;定期复查监测骨折愈合进度,术后3个月内禁止患肢完全负重;注意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及足背动脉搏动,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