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与中耳炎的区别
外耳道炎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病因及症状表现。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炎症,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异物刺激引起;中耳炎则是中耳腔的炎症,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碍或上呼吸道感染导致。
外耳道炎病变局限于外耳道,常见症状为耳痛、耳痒、耳道肿胀及分泌物增多,疼痛常在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加重。检查可见耳道皮肤充血、糜烂或结痂,严重者可出现耳道狭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潮湿环境或不当掏耳是常见诱因。
中耳炎累及鼓室、咽鼓管等结构,典型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急性期可有剧烈耳痛伴发热。儿童多见分泌性中耳炎,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液平面;化脓性中耳炎会出现鼓膜穿孔及脓性分泌物。病因多与感冒、腺样体肥大相关,细菌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
预防外耳道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频繁掏耳或使用不洁工具,游泳时可佩戴耳塞。中耳炎患者应积极治疗鼻咽部炎症,儿童需注意哺乳姿势避免呛奶,感冒时不要用力擤鼻。两类炎症均需避免自行使用滴耳液,外耳道炎可局部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中耳炎需根据类型选择抗生素或鼓膜穿刺等治疗,建议出现耳部不适时尽早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