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褐色大便
暗褐色大便可能与饮食、药物或消化道出血有关,常见原因包括食用动物血制品、服用铁剂或存在上消化道出血。
1、饮食因素
摄入动物肝脏、鸭血、猪血等含铁量高的食物后,铁元素在肠道内氧化可形成硫化铁,导致大便呈暗褐色。这种颜色改变通常无伴随症状,停止相关饮食后1-2天可恢复正常。
2、药物影响
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补铁药物,或碱式水杨酸铋等胃黏膜保护剂时,药物残渣经肠道代谢可能使粪便染色。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轻微便秘,但不影响继续用药。
3、上消化道出血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的出血,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较长时,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硫化铁会使大便呈暗褐色柏油样。常伴随呕血、心慌、乏力等症状,需紧急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点。
4、小肠出血
血管畸形、克罗恩病等导致的小肠出血,血液在肠道内氧化时间较长时可出现暗褐色便。可能伴有脐周隐痛、贫血表现,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可确诊。
5、结肠病变
右半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变若出血量较少,血液在结肠内氧化后可表现为暗褐色粪便。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结肠镜检查是确诊金标准。
发现暗褐色大便时应先回忆近期饮食和用药史,若排除食物药物因素或伴随腹痛、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消化内科就诊。日常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避免过量摄入动物血制品,服用铁剂期间可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筛查消化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