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肾炎患者如何护理?

26973次浏览

急性肾炎是一种比较容易治愈的疾病,但是慢性肾炎恰好相反,难以治愈而且反复发作,在慢性肾炎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护理工作呢,一直以来,这是很多朋友都关心的问题,下面专家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肾炎需要哪些护理。

1、保护水肿部位皮肤防止皮肤受损

(1)病人应穿宽抗柔软棉制品衣服,保持床铺平整干燥,经常翻身,避免骨突部位皮肤受压。

(2)定期用温水擦浴或淋浴,勤换内衣裤,饭前后漱口,每日冲洗会阴一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3)在不违反饮食原则情况下,尽量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利于破损皮肤修复。

2、饮食。限制水钠和蛋白质的摄入

(1)水盐摄入,轻度水肿尿量》1000ml/d,不用过分限水,钠盐限制在3g/d以内,包括含钠食物及饮料,如香肠、咸肉、罐头食品等,严重水肿伴少尿每日摄水量限制在1000ml内,进无盐饮食,用糖、醋、葱等调味口以增加食欲。

(2)蛋白质的摄入,低蛋白饮食可减缓肾功能损害的发展,严重水肿伴低蛋白血症患者蛋白质摄入,每日每公斤1g,60%以上为优质蛋白,中轻度水肿患者每日蛋白质0.5-0.6/kg,60%以上为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鲜牛奶等,摄入蛋白质的同时,必须有充足的热量摄入,每日126-147KJ/kg。

3、卧床休息,平卧可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水钠潴留,轻度水肿病人卧床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活动量要限制,严重水肿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水肿肢体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水肿。

上面三点是对于肾炎患者的护理,良好的心态很关键,其次在饮食方面要合理搭配,除了上面要素外,还要注意正常的生活作息,平时多参加运动,增加自身的免疫力,希望上面的讲解给大家提供帮助。

相关推荐

01:57
肾炎对怀孕有影响吗
肾炎对怀孕有无影响,要依据肾炎病情轻重程度而判断。如果是一个肾炎女性患者,出现的症状比较轻,仅仅是无症状性的血尿,或者是少量蛋白尿,其血压正常,没有浮肿,没有肾性高血压,那么这时怀孕对肾脏的影响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如果患者蛋白尿比较多,或血压高,不易控制,甚至已经有肾功能的异常或损害,那么这时对怀孕是有影响的。怀孕之后,肾脏血流量增大,肾脏负担此时会增重,且在原有蛋白尿基础上怀孕后,蛋白尿会进一步增加,血压也会进一步升高。因此,针对这部分患者来说,怀孕是需要相当警惕的。
左肾占位怎么治疗
左肾占位是左肾肿瘤性病变,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结合占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定。如果占位偏良性且占位比较小,可以暂不治疗,但要定期的到医院复查影像学。如果占位偏恶性或占位比较大,就需要尽快的进行手术治疗,具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检查结果进行判定。肾脏是身体的代谢器官,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吃高盐、高油、高蛋白的食物,以免增加肾脏的负担。而且在日常也要养成健康的作息规律,不要熬夜,不要黑白颠倒,对预防肾脏方面的病变是有很大的帮助。
语音时长 01:10

2021-05-11

92514次收听

尿蛋白高是怎么引起的
尿蛋白的产生,有生理原因,也有病理原因。生理原因主要是指泌尿系统本身没有器质性病变,而是一些诱因如剧烈运动、高热、寒战、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肾脏血管痉挛,充血,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蛋白漏出增加,导致的尿蛋白一过性出现,复查可阴性。病理性尿蛋白,主要是各种肾脏疾病或肾脏以外的疾病引起的蛋白尿,多为持续性的存在。根据发病部位和原因不同,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这些原因需要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经验综合判断。
语音时长 01:07

2021-04-16

103539次收听

尿红细胞高的原因
(一)肾炎:(二)全身性疾病:1.感染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丝虫病、结核2.结蹄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炎、小血管炎3.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慢性心衰(淤血肾)4.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再障性贫血等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痛风肾、糖尿病肾病(三)邻近器官:如前列腺炎、肿瘤、急性阑尾炎、盆腔炎、直肠癌、结肠癌、宫颈癌病变等累及到泌尿系时出现血尿。(四)药物:磺胺、甘露醇、抗凝剂、环磷酰胺(五)外科性血尿:肾外伤、挫伤、挤压伤或者尿道损伤、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
语音时长 01:43

2021-04-16

109958次收听

尿常规哪项显示肾病
尿常规检查是肾病必查项目之一,如果肾脏出现问题,多数能从尿液中发现“蛛丝马迹”。肾病尿常规常看的指标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尿潜血、尿蛋白等。尿白细胞:往往提示存在尿路感染,如果白细胞每高倍镜视野超过5个,基本可以确定。尿红细胞高:与尿路感染相关,也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的典型症状尿蛋白呈现阳性,考虑为肾脏问题,但要进一步明确肾功能受损情况,还有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肌酐比的检测才更靠谱。
语音时长 01:10

2021-04-16

77958次收听

患上肾炎能不能治好
得了慢性肾炎能不能尽快治疗好呢?这是很多朋友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专家指出,慢性肾炎是慢性病,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患者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当然,这并不是说慢性肾炎不能治愈。那么,得了慢性肾炎能不能尽快治疗好呢?看看专家的介绍吧!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我们主要是将肾炎这个疾病分为,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这两种不同的类型,但是无论是哪一个类型它病患者们带来的健康危害都是非常大的,而且女性朋友们的发病率会比男性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病人患有肾炎严重吗
肾炎这种疾病一般分为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如果患者是早期突发性的肾炎一般都是急性肾炎的表现这类患者只要积极治疗对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小的,然后慢性肾炎的患者因为在肾炎的早期没有进行及时治疗,那么一般情况下患有肾炎严重吗?
怎样治疗紫癜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指的是由于敏性紫癜从而诱发的肾脏损伤,其实病因很复杂,所以治疗起来比困难,专家提出,患者朋友们在治疗此病时,要多了解些此病的治疗方法,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这样可避免走很多的弯路,那么怎样治疗紫癜性肾炎呢?
儿童得了肾炎该怎么办
肾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这种疾病,越来越年轻化,目前少年儿童的发病率也常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孩子身体健康,有些家长由于心里着急,有病乱求医,甚至影响了病情,千万不要慌张,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文章就是,儿童得了肾炎该怎么办。一、诊断病情要准确治疗前应该先做认真检查,明确肾脏病变性质及轻重程度。
肾炎能治好吗
肾炎分为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肾炎一般来说可以自愈,但是也有一部分急性肾炎的患者可以转化为慢性肾炎。急性肾炎的预后主要受病理及临床表现的影响。而急进性肾炎预后欠佳,急进性肾炎中的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率比较高。而慢性肾炎只能控制,不能根治。慢性肾炎是病程已经持续三个月以上,肾脏的结构已经发生改变,所以慢性肾炎只能达到暂时的临床治愈,即尿蛋白减退,水肿消失。但是如果合并感染或近期劳累、低血容量等,可以反复发作。所以针对肾炎能不能治好,得根据它的类型进行判断。
语音时长 01:29

2020-02-14

58739次收听

02:07
肾炎能治好吗
肾炎能不能治好要看肾炎的类型。通常所说的肾炎,是指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和无症状肾炎四类,同时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肾炎的预后也不尽相同。急性肾炎起病急,多数是链球菌感染以后出现的血尿、蛋白尿等临床症状,这种肾炎多数可以痊愈;急进性的肾炎起病比较急,病情恶化快,很快就出现了肾功能的损伤,特别是病理类型表现有新月体钉突形成,甚至肾小球硬化的时候治疗效果更差,预后不良,慢性肾炎一般病情比较稳定,血尿、蛋白尿始终都在,在机体情况差的时候症状会加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至于无症状蛋白尿和血尿的患者定期复查就可以,要完全让血尿和蛋白尿消失,也不太可能。
02:13
肾炎的治疗方法
肾炎的治疗方法分为以下几方面,一般治疗、病因治疗、药物冲击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一般治疗上包括饮食起居和适当的活动,水肿尿少的要限制钠盐和限制入水量,多食用有营养的食物、多休息;对于病因的治疗中要找到病因后可根据病因治疗,比如去除感染的病灶,脱离过敏的环境,合理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控制尿蛋白的量;其次是激素的治疗,通常可以给予短期足量的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佳的还可以加用细胞毒类的药物,在免疫活跃的时候还可以进行血浆置换;合并症的积极处理,主要是针对一些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有心脑血管病的时候,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减少新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的药物。
02:24
肾盂肾炎的症状
急性肾盂肾炎表现有高热、寒战、明显腰疼,医生查体在肋脊角处有明显叩击痛,有的患者会合并明显尿路刺激的症状。肾盂肾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实验室检查主要为尿中有大量白细胞和细菌出现,尿培养细菌呈阳性。如果急性肾盂肾炎的高热病人,血常规检查也会有感染的表现,表现为白细胞数明显增高。慢性肾盂肾炎是急性肾盂肾炎基础上反复发作的上尿路感染,病人出现夜尿增多、乏力、恶心、呕吐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02:14
尿毒症是什么引起的
尿毒症是患者患有各种各样的肾脏疾病,由于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地步,肾功能持续衰退,血肌酐上升达到707微摩尔每升,或肌酐清除率小于10毫升每分钟,从而引起尿毒症。引起尿毒症的原因可以是肾小球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是我国第二位导致尿毒症的原因。高血压得不到良好的控制,长时间可导致肾功能受损,肾小球硬化最终导致尿毒症,目前是排第三位的病因。其他原因比如肾小管间质疾病,或大血管病变等,这些疾病得不到控制,均可能引起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