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了肿了是怎么回事
脚崴了肿了可能由软组织损伤、韧带拉伤、骨折、关节脱位、血管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敷、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软组织损伤
脚踝扭伤时局部软组织受到牵拉或挤压,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和组织液渗出。表现为局部肿胀伴随皮下淤青,按压时有明显疼痛感。急性期可立即用冰袋冷敷15分钟,重复进行3次,间隔1小时。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涂。
2、韧带拉伤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最易在足部内翻时受损,根据损伤程度分为轻度拉伤和完全断裂。除肿胀外会出现关节稳定性下降,活动时疼痛加剧。需用弹性绷带或护踝固定2周,严重者需石膏固定。可配合使用氟比洛芬巴布膏缓解炎症。
3、骨折
暴力扭转可能导致外踝或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肿胀程度较重且伴有畸形。触碰骨折处有剧烈压痛,无法承重行走。需拍摄X线片确认,无移位骨折可用支具固定4周,移位明显者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可服用接骨七厘片促进愈合。
4、关节脱位
踝关节在强力外力作用下可能发生距骨脱位,表现为关节明显变形和异常固定。须立即到医院进行手法复位,复位后石膏固定3周。后期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可注射玻璃酸钠保护关节。
5、血管损伤
严重外伤可能损伤胫前动脉或足背动脉,导致持续性肿胀并伴有皮肤发凉、苍白。需通过血管超声检查确诊,必要时行血管吻合术。术后使用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
脚踝受伤后应保持患肢抬高,避免早期热敷和按摩。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选择高帮鞋提供支撑,运动前做好热身。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不缓解或出现皮肤发紫、麻木等症状,须立即复查。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限制盐分摄入减轻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