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怎么办好
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道清洁、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引流、鼓室成形术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清洁
保持耳道清洁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可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分泌物,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若耳道有脓性分泌物,可用生理盐水冲洗,但需避免水流进入中耳腔。日常应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耳道进水,洗澡时可使用耳塞保护。
2、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可局部抑制细菌感染。使用前需清洁耳道,将药液滴入耳道后保持侧卧5分钟以确保药物吸收。滴耳液适用于鼓膜完整的患者,若鼓膜穿孔需避免使用可能损伤内耳的氨基糖苷类滴耳液。
3、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缓释片、罗红霉素分散片等口服药物适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细菌培养结果未明确前可经验性选用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广谱抗生素,疗程通常7-10天。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4、鼓膜穿刺引流
对于鼓室内积液持续2个月以上的分泌性中耳炎,可在耳内镜下穿刺鼓膜抽取积液。该操作能迅速缓解耳闷胀感并改善听力,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1周。反复发作的病例可考虑放置通气管,但需警惕继发感染或永久性鼓膜穿孔风险。
5、鼓室成形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膜大穿孔或听骨链破坏时,需行鼓室成形术修复解剖结构。手术包括清除病灶、重建鼓膜及听骨链,术后听力可提高15-30分贝。需定期复查防止胆脂瘤复发,术后3个月内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
中耳炎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建议采用单侧交替擤鼻法。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以增强黏膜抵抗力,限制乳制品摄入减少黏液分泌。保持规律作息提高免疫力,寒冷季节注意耳部保暖,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若出现耳痛加剧、高热或面瘫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