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阻塞性黄疸怎么治疗

关键词: #黄疸
关键词: #黄疸
肝阻塞性黄疸可通过解除梗阻、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肝阻塞性黄疸通常由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胆管狭窄、胆管炎、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症状。
针对胆管结石引起的梗阻,可采用胆管取石术或药物溶石治疗。胆管取石术包括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药物溶石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肿瘤压迫导致的梗阻需根据肿瘤性质选择相应治疗方案。
可遵医嘱使用消炎利胆片、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等药物改善胆汁淤积。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瘙痒症状明显者可口服消胆胺散。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可用于诊断和治疗,通过放置胆管支架或鼻胆管引流解除梗阻。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适用于胆总管下端结石或狭窄。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胆管癌患者可行胆管癌根治术或姑息性胆肠吻合术。先天性胆道闭锁需在出生后2个月内行葛西手术。晚期肿瘤无法切除者可考虑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缓解症状。
长期黄疸患者易出现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需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维生素AD软胶囊等。饮食应选择低脂、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食物,适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必要时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肝阻塞性黄疸患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发热、腹痛加重、黄疸加深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戒烟限酒,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胆道感染。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