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的辅助药膳方及中医疗法
幼儿急疹可配合使用药膳及中医疗法辅助治疗,主要有菊花粥、芦根饮、金银花露、山药百合羹、葛根汤等药膳方,以及小儿推拿、穴位贴敷、中药浴、耳穴压豆、刮痧等中医疗法。
一、药膳方
菊花粥具有疏风清热作用,适合发热初期患儿。取白菊花5克与粳米50克同煮,粥成后加冰糖调味,每日分2次温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二、药膳方
芦根饮能生津止渴,适用于出疹期烦躁口渴症状。鲜芦根3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15分钟,取汁加蜂蜜调味,每日饮用100毫升。糖尿病患者应去蜂蜜。
三、药膳方
金银花露可清热解毒,对高热患儿有辅助退热效果。金银花10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6个月以下婴儿须稀释后服用。便溏者不宜长期饮用。
四、药膳方
山药百合羹能滋阴润燥,适合疹退后干咳症状。鲜山药50克与百合20克炖煮至软烂,加藕粉勾芡食用。痰湿体质患儿需配伍陈皮。
五、药膳方
葛根汤有解肌透疹功效,可用于疹出不畅情况。葛根15克配薄荷3克煎汤,每日分3次服用。气虚多汗者应减量使用。
一、中医疗法
小儿推拿采用清天河水手法,用食指中指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200次,可帮助退热。操作时需使用爽身粉润滑,避开皮肤破损处。
二、中医疗法
穴位贴敷选用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穴,每晚贴敷6小时,能引热下行。皮肤敏感者需先做斑贴试验,出现红肿应立即停用。
三、中医疗法
中药浴使用紫苏叶30克加艾叶20克煎汤泡浴,水温保持38℃左右,时间不超过10分钟。浴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四、中医疗法
耳穴压豆选取肺、神门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次促进疹毒外透。婴幼儿耳廓娇嫩,操作力度需轻柔。
五、中医疗法
刮痧主要沿膀胱经轻刮,以皮肤微红为度,可帮助邪热外泄。高热惊厥病史患儿禁用,刮后2小时内避免沐浴。
实施药膳和中医疗法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体温变化,保持居室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衣着宜宽松透气,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适当补充水分,若出现持续高热、拒食、嗜睡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辅助疗法并就医。恢复期可逐步添加瘦肉粥、蒸蛋等营养食物,但忌食海鲜、芒果等发物,疹退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