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炎怎么引起
化脓性中耳炎可能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鼓膜穿孔、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化脓性中耳炎通常表现为耳痛、耳道流脓、听力下降、发热、鼓膜充血等症状。
1、细菌感染
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这些细菌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耳痛、耳道流脓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2、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鼻炎等可能导致咽鼓管堵塞,使中耳通气受阻,积液滋生细菌。患者常伴有鼻塞、咽痛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鼻喷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或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
3、咽鼓管功能障碍
儿童咽鼓管短平直,易发生功能障碍;成人可能因鼻咽部肿瘤、腺样体肥大等压迫咽鼓管。表现为耳闷、耳鸣等。治疗需解除病因,儿童可尝试咽鼓管吹张,成人需手术处理占位性病变。
4、鼓膜穿孔
外伤或既往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穿孔,使外耳道细菌直接侵入中耳。患者可有长期耳漏、听力减退。治疗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进水,严重者需行鼓膜修补术。
5、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HIV感染等免疫缺陷患者更易发生严重或反复中耳炎。可能伴随全身乏力、反复感染等表现。治疗需加强基础疾病控制,必要时静脉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预防化脓性中耳炎需注意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通畅;游泳时使用耳塞防止进水;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避免仰卧喂奶。出现耳痛、耳流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偏方。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急性期需遵医嘱规范用药,慢性患者需定期复查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