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
骨质疏松的症状主要有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骨折风险增加、活动受限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可能导致骨骼脆性增加。
1、腰背疼痛
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腰背疼痛,疼痛多为钝痛或酸痛,可能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作。疼痛通常在久站、久坐或负重时加重,休息后可能缓解。这种疼痛与椎体微骨折或骨骼结构改变有关,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
2、身高变矮
骨质疏松可能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使脊柱缩短,表现为身高逐渐变矮。患者可能在测量身高时发现比年轻时矮了几厘米,这是骨质疏松进展的重要信号之一。身高变矮通常伴随脊柱形态改变。
3、驼背
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形成驼背。驼背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压迫胸腔和腹腔脏器,导致呼吸功能下降或消化不适。驼背程度与骨质疏松严重性相关。
4、骨折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患者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伤甚至日常活动都可能导致骨折。常见骨折部位包括椎体、髋部、腕部和肋骨。骨折后愈合缓慢,可能遗留功能障碍,髋部骨折尤其危险。
5、活动受限
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骨折和脊柱变形可导致患者活动能力下降。患者可能逐渐减少运动量,形成恶性循环。长期活动受限可能进一步加重骨量丢失和肌肉萎缩。
骨质疏松患者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等,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定期监测骨密度,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跌倒和骨折,保持适度日照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维持健康体重,减少咖啡因摄入,定期进行骨健康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