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腿骨折后如何护理
老年人腿骨折后护理需结合骨折类型和身体状况,主要包括体位管理、疼痛控制、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和并发症预防。
1、体位管理
保持患肢抬高15-30度,用软枕支撑小腿和足跟,避免压迫骨折部位。翻身时需轴向移动身体,防止骨折端移位。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调整一次体位,预防压疮。
2、疼痛控制
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局部冷敷。夜间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氨酚羟考酮片,但需监测便秘等副作用。避免随意调整用药剂量。
3、营养支持
每日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羹、鱼肉泥,搭配维生素D3钙片促进骨愈合。贫血患者可增加猪肝、菠菜等富铁食物。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维持血糖稳定。
4、康复训练
骨折固定2周后开始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日3组每组15次。4-6周后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床边坐立训练,使用助行器辅助部分负重。禁止过早下地行走。
5、并发症预防
每日进行深呼吸训练预防肺炎,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保持会阴清洁,留置导尿者定期膀胱冲洗。监测体温和患肢血运,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护理期间需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每日擦拭身体时避开外固定架。饮食宜少量多餐,多摄入猕猴桃、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心理上多给予鼓励,可通过听广播、看电视分散注意力。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外固定架针道处每周消毒换药2次。若出现患肢麻木、剧烈疼痛或发热,应立即联系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