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的症状与危害是什么
脊柱炎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晨僵、活动受限等症状,可能引发关节畸形、骨质疏松等危害。脊柱炎通常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确诊。
1、腰背部疼痛
腰背部疼痛是脊柱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疼痛多为隐匿性发作,夜间或久坐后加重,活动后缓解。疼痛可能从骶髂关节逐渐向上蔓延至腰椎、胸椎甚至颈椎。部分患者伴有臀部交替性疼痛,可能与骶髂关节炎有关。早期可通过热敷、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缓解,晚期需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干预。
2、晨僵
晨僵指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关节僵硬感,持续时间常超过30分钟,活动后逐渐减轻。这与夜间炎症因子积累和滑膜充血相关。患者可能伴随脊柱活动时弹响感,严重时出现"竹节样脊柱"改变。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药物可选择洛索洛芬钠片。
3、活动受限
随着病情进展,脊柱韧带钙化导致脊柱活动度下降,表现为前屈、后伸、侧弯等动作困难。部分患者出现胸廓扩张度减小影响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如游泳、瑜伽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范围,药物可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控制炎症。
4、关节畸形
晚期未规范治疗可能形成脊柱后凸畸形驼背或髋关节强直,严重者出现"问号姿势"。畸形会改变人体重心增加跌倒风险,同时压迫内脏影响心肺功能。预防需早期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如依那西普注射液,已畸形者可能需要截骨矫形手术。
5、骨质疏松
慢性炎症和活动减少会导致骨量流失加速,增加椎体压缩骨折风险。患者可能出现身高变矮、脊柱侧弯等症状。除抗炎治疗外,需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片和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脊柱炎患者应保持规律适度的运动如八段锦、游泳等,避免久坐和负重劳动。睡眠建议硬板床仰卧,枕头高度不超过10厘米。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如牛奶、鱼肉、西蓝花等,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每3-6个月复查脊柱X线或MRI,监测疾病进展。出现新发疼痛或活动障碍加重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