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肾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肾结石肾衰竭可能由尿路梗阻、代谢异常、感染、药物损伤、先天畸形等原因引起。肾结石导致肾衰竭通常与结石阻塞尿路、引发肾积水及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有关。
1、尿路梗阻
结石嵌顿在肾盂或输尿管可引起完全性尿路梗阻,导致肾盂内压力持续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发氮质血症,长期梗阻会造成肾实质萎缩。典型表现为突发腰痛伴无尿,需通过超声或CT确诊后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解除梗阻。
2、代谢异常
高钙尿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易形成草酸钙结石或尿酸结石。异常代谢产物沉积在肾小管可诱发间质性肾炎,表现为夜尿增多和尿比重降低。需通过24小时尿电解质分析明确病因,使用枸橼酸钾颗粒调节尿液酸碱度。
3、泌尿系感染
变形杆菌等产脲酶菌感染可形成磷酸铵镁结石,此类感染性结石生长迅速且易造成肾盂肾炎。反复感染会导致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发热和脓尿。需留取尿培养后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
4、肾毒性药物
长期服用磺胺类或非甾体抗炎药可能诱发药物结晶性肾病。药物结晶堵塞肾小管后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表现为血肌酐快速上升。确诊后须停用致病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5、解剖结构异常
马蹄肾或输尿管狭窄等先天畸形易导致尿液滞留,增加结石形成概率。此类患者往往早年即出现反复肾绞痛,需通过静脉肾盂造影评估后行肾盂成形术矫正畸形。
预防肾结石肾衰竭需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饮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出现腰痛或尿量减少时应及时就医。已发生肾功能损害者需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