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可通过卧床休息、支具固定、药物治疗、微创手术、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脊柱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肿瘤转移、感染、先天性骨骼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轻度压缩性骨折且无神经损伤时,需绝对卧床4-8周以减轻椎体压力。卧床期间应保持脊柱轴向翻身,使用硬板床并在腰部垫软枕维持生理曲度。疼痛缓解后可在支具保护下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2、支具固定
稳定性骨折可选用定制化脊柱支具,如胸腰骶矫形器或颈托,需持续佩戴3-6个月。支具能限制脊柱活动度,促进骨折愈合,但需定期调整松紧度以避免皮肤压疮,同时配合物理治疗预防肌肉萎缩。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促进钙吸收,配合阿仑膦酸钠片抑制骨破坏。急性期疼痛可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局部镇痛,严重者可短期注射帕瑞昔布钠。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服用碳酸钙D3片。
4、微创手术
椎体成形术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通过穿刺向椎体注入骨水泥稳定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能重建脊柱稳定性,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2-3天即可下床活动。
5、开放手术
爆裂性骨折伴脊髓压迫需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采用钛网 Cage 植入配合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多节段骨折可能需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术后需佩戴支具6-12个月直至骨性融合。
脊柱骨折康复期应补充富含钙质的牛奶、豆腐、西蓝花等食物,避免弯腰搬重物。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神经损伤患者需进行步态训练和膀胱功能康复。冬季注意防跌倒,骨质疏松患者建议每年检测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