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中耳炎怎么办
中耳炎可通过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1、局部用药
中耳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硼酸酒精滴耳液等药物进行局部治疗。这些药物能直接作用于耳道,抑制细菌或病毒生长,缓解耳痛、耳闷等症状。使用前需清洁外耳道,避免药物被分泌物阻挡影响效果。
2、口服药物
对于感染较重者,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罗红霉素分散片等口服抗生素。这些药物能通过全身作用控制中耳炎症,需按疗程完整服用以防止耐药性产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等副作用。
3、物理治疗
采用红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等物理方法可促进中耳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这类无创治疗适合儿童或症状较轻者,通常需连续治疗5-7天。治疗时需保护眼睛,避免辐射损伤。
4、手术治疗
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可能需鼓膜穿刺术或鼓室成形术。手术能引流积液、修复鼓膜,防止听力受损。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定期复查听力恢复情况。多数患者术后1-2周可恢复正常生活。
5、日常护理
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避免用力擤鼻或游泳,防止污水进入中耳。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促进康复。
中耳炎恢复期间应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等刺激物,擤鼻时需单侧交替进行以减少耳压变化。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观察体温变化,避免患儿抓挠耳朵导致继发感染。若出现剧烈头痛、高热不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警惕颅内并发症的发生。规律作息与适度锻炼有助于预防中耳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