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有什么危害
丙型肝炎可能导致肝脏炎症、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慢性感染。丙型肝炎的危害主要有肝功能损害、肝硬化风险、肝癌概率增加、全身多系统受累、传染性持续存在等。
1、肝功能损害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攻击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和胆红素代谢异常。急性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慢性感染可造成持续性肝细胞坏死和再生,长期未治疗会逐渐影响肝脏合成、解毒等功能。
2、肝硬化风险
约20-3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感染20-30年后会发展为肝硬化。肝脏组织被纤维瘢痕替代后,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水等并发症,严重时需进行肝移植。
3、肝癌概率增加
肝硬化患者每年有3-5%的概率发展为肝细胞癌。丙型肝炎病毒通过诱发慢性炎症和基因突变促进癌变,肝癌早期通常无症状,发现时多已进入中晚期。
4、全身多系统受累
丙型肝炎可能引发冷球蛋白血症、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肝外表现。病毒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异常抗体,导致关节痛、皮疹、血管炎等全身症状。
5、传染性持续存在
慢性感染者血液中持续存在病毒颗粒,可通过输血、针刺、母婴等途径传播。病毒RNA阳性者即使无症状也具有传染性,需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家庭内传播。
确诊丙型肝炎后应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保持均衡饮食并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目前直接抗病毒药物治愈率超过95%,建议所有感染者尽早接受规范治疗,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并遵医嘱复查,治愈后仍需长期随访以监测肝癌风险。日常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性接触时做好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