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吃了退烧药还不退烧怎么办
儿童服用退烧药后仍不退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用药、补充水分、观察伴随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持续发热可能与用药剂量不足、病原体耐药、合并其他感染、脱水或非感染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儿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防止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配合退热贴贴敷额头,每4小时更换一次。室温维持在24-26℃,减少衣物覆盖促进散热。
2、调整用药
需确认退烧药种类与体重剂量是否准确,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两种药物需间隔4小时以上交替使用,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禁止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3、补充水分
发热时每公斤体重需增加5毫升水分摄入,可给予口服补液盐Ⅲ或稀释果汁。观察尿量应保持每8小时至少1次,尿液颜色呈淡黄色。若出现口唇干裂、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静脉补液。
4、观察伴随症状
记录发热持续时间、热峰温度及热型,注意是否出现皮疹、抽搐、意识模糊等危重症状。细菌感染可能伴随化脓性扁桃体炎或中耳炎,病毒感染常见结膜充血或手足口疱疹。幼儿急疹通常表现为热退疹出。
5、及时就医
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发热持续72小时以上、热峰超过40℃或伴有惊厥时需急诊处理。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检测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必要时进行血培养或腰椎穿刺检查。
家长应保持儿童卧床休息,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流质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维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每日测量体温4次并做好记录。退热后24小时内不宜剧烈运动,若出现反复发热或精神萎靡需复诊排查川崎病、泌尿道感染等隐匿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