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牙龈出血是怎么回事
孕妇牙龈出血可能由激素水平升高、维生素缺乏、牙龈炎、牙周炎、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加强口腔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激素水平升高
怀孕期间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显著上升,会导致牙龈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增加出血概率。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反应,通常表现为刷牙或进食时轻微出血。建议使用软毛牙刷,避免用力刷牙,并用温水漱口减少刺激。
2、维生素缺乏
妊娠期对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需求量增加,若摄入不足可能影响胶原蛋白生成和凝血功能,导致牙龈组织脆弱易出血。日常可适量食用猕猴桃、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或遵医嘱补充维生素K片剂。
3、牙龈炎
妊娠期牙龈炎与牙菌斑堆积有关,表现为牙龈红肿、触碰易出血。可能与孕吐频繁导致口腔清洁不足有关。需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清除邻面菌斑,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消炎。
4、牙周炎
原有牙周病在孕期可能加重,除出血外常伴随牙齿松动、口臭等症状。与牙周袋内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有关。建议孕期4-6个月稳定期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禁用甲硝唑片等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5、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或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时,可能出现自发性牙龈出血。需通过血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确诊,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片等止血药物,同时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孕妇应保持每日早晚两次有效刷牙,餐后及时漱口,选择含氟牙膏预防龋齿。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避免过硬或过烫食物刺激牙龈。若出血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牙龈肿胀化脓,需及时到口腔科就诊,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的药物。定期进行产检时可将口腔健康状况告知产科医生,必要时多学科联合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