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月经少而黑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03-2163830次浏览

经少而黑可能是雌激素水平低、感冒、子宫肌瘤等因素导致的,需要积极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雌激素水平低:由于身体的雌激素水平比较低,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的情况,导致月经异常,并且身体当中的甲状腺以及黄体功能不足,也有可能会导致月经变少。此外,长期的营养不良和精神压力过大,也容易造成月经量变少,颜色发黑。偶尔出现月经少而黑的情况,一般可以通过调理,就能够恢复正常,不需要过于担心。

2、感冒:在月经期间着凉了,出现感冒的情况,由于体内存在炎症,就容易导致月经血块的出现,一般是黑色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连花清瘟胶囊、感冒清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3、子宫肌瘤:经常熬夜、精神紧张会导致内分泌失调,长期内分泌失调诱发了子宫肌瘤,会出现月经紊乱、经量减少、月经颜色改变等症状。此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除以上常见的原因外,还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的,比如子宫内膜癌,建议及时就医诊断。

在来月经的时候,需要注意保暖。在出现痛经情况时,需要用暖水袋热敷,缓解痛经情况,也能够减少血块的出现。月经期间,不要吃寒凉的食物,要多吃温热的食物,并且保持身体有足够的营养。需要多加休息,避免由于操劳过度,从而导致身体出现异常。

相关推荐

月经量变少是怎么回事
引起月经量变少的原因有很多,如内分泌紊乱、女性性激素水平低下、阴道炎症、宫颈炎症或子宫内膜的炎症、盆腔炎症等。有的人月经量少是发生在多次的人流或刮宫之后,这种就有可能是由于手术操作造成了子宫内膜的损伤。月经量少的原因也可能是内分泌因素引起的。但如果本身年龄已经到了绝经期的,这时候卵巢功能下降,也是正常的现象。一般女性是45-55岁之间绝经,所以如果在这个时间发生月经量少、月经后错或者月经不规律,只要不出现淋漓出血不尽的情况,可以不用进行特殊的干预。
语音时长 02:28

2021-09-29

55958次收听

03:37
例假特别少是什么原因
在临床上整个月经周期,月经量只要大于5ml,即认为量为正常,除非量小于5ml,则认为月经量太少,但实际上月经量大于5ml,这个量是特别少的,如矿泉水瓶盖水的量是8ml,而5ml还不到一矿泉水瓶盖,将其平分到月经期内,每天可能就一点点,但是正常的月经量。实际上月经量少的原因如下:一种就是卵巢功能开始逐渐衰退,如马上要绝经,此时月经量会少。还有一种原因是子宫内膜,因为曾经做过无痛人工流产,或其他宫腔内手术,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基底层变薄,此时子宫内膜会很薄,月经量会很少。
02:48
大姨妈量特别少怎么回事
大姨妈量少,可能与子宫内膜受到破坏、宫腔粘连、月经周期不正常、精神因素有关。一、子宫内膜受到破坏,比如做了人工流产,清宫以后或者刮宫以后,子宫内膜遭到破坏,内膜生长不好,有可能会月经量少。也有可能因为这些操作以后,宫腔粘连了,也有可能月经量少。二、月经周期不正常。因为如果月经周期不正常,如果不排卵,雌激素波动,也有可能会导致阴道出血。但这种出血不是正常的雌孕激素脱落导致月经血。三、没有宫腔操作的历史,排卵也正常,子宫内膜厚度也正常,就是单纯月经量少。这种情况其实不需要治疗,和精神因素有关系。
大姨妈量少是什么原因
一次正常的月经量是指月经量是20ml-80ml都算正常的,所以月经量少是指月经量少于20ml,才算是月经量少。导致月经量少,常见的原因可以分为卵巢或者是激素方面的问题,还有子宫本身的问题。激素方面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卵巢功能的异常,包括卵巢功能的下降是最常见的,比如很多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40岁以后,卵巢功能的进一步下降之后,可能会有明显的月经较前减少,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能超过20ml的。除此之外还有当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时候,月经量通常有可能会有明显减少,所以当卵巢功能有异常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少。还有还有像甲状腺功能异常,比如当出现甲减的时候,也可能出现明显的月经量减少,所以激素方面的原因,可以导致出现月经量少。子宫方面的原因最常见的包括子宫内膜的损伤,或者是宫腔的粘连,这种最常见是多次的宫腔操作,比如像反复的流产手术,或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刮宫手术,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的损伤,以及宫腔的粘连,会导致出现月经量少。还有当出现子宫内膜的病变,像子宫内膜结核的时候,也可能出现月经量少。
语音时长 02:14

2021-06-25

65887次收听

月经第一天黑褐色量少的原因有哪些
月经第一天黑褐色量少的原因有初潮期、原发性闭经、异位妊娠、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例假血发黑量少怎么回事
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例假血发黑量少,有可能是属于生理性的表现,但也有可能是疾病原因引起。如果女性只是在月经来潮的第一天,或者是月经的最后一天出现月经血是黑的,往往是属于正常的生理性表现,就是因为这时候内膜剥落比较少,血液在阴道里面淤积被氧化,而导致的生理性表现。可以不用做特殊的处理治疗,但也可以考虑服用,来促进月经血的排出,从而改善这种现象。如果是在整个月经期都是黑血,而且整个月经量特别少,已经小于20毫升以下,那常常就要考虑是异常的月经,有可能是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雌激素低下而引起的表现,也有可能是怀孕导致的异常阴道流血,而不是真正的来月经现象。
语音时长 01:20

2020-01-03

60105次收听

月经不调量少能上环吗
月经不调量少可以上环。上环时间通常月经干净后3~7天。子宫内膜较薄,不易引起出血,月经结束后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如果患盆腔炎、阴道炎、性传播疾病或出现不明原因阴道出血等情况,不适合放置避孕环。正确做法尽早治愈疾病后,选择合适时机放置避孕环。上环副作用较小,绝大多数都可用。一些含激素类避孕药,可能带来月经不调,包括经量减少或闭经、突破性出血和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且不适宜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患者使用。上环对性生活无任何影响,对身体无害,且避孕时间长、放置简单、痛苦小,放置后避孕效果好,不影响生育能力,当避孕者需生育时,将节育环取出可恢复生育能力。
语音时长 01:30

2019-12-31

52927次收听

01:56
更年期月经量少是怎么回事
更年期月经量少,主要是卵巢功能下降和激素水平波动导致,可同时伴随着潮热汗出、失眠等症状。更年期病人月经量少是常见症状,主要是因为更年期时,卵巢功能下降,激素水平波动等因素造成。除月经量少以外,很多人还会伴有潮热汗出、心烦、失眠、胸闷等表现,这些都是属于更年期表现。而由于激素水平波动不稳定引起月经量多、周期延长等,属于生理过程当中的正常表现,所以不用过于紧张。如果在这期间伴有其特殊情况,就需要积极采取治疗,如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中药调理改善症状。
02:05
月经量少发黑怎么办
女性出现月经量少、发黑,首先要知道原因。对于偶尔月经量少的,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的因素造成的,尤其是女性生活压力大,或者近期在减肥,可能引起内分泌的失调,引起月经量少发黑;也有人将妊娠先兆流产误以为是月经。如果是长期的月经量少发黑,要警惕子宫内膜的粘连、结核,造成了宫腔的损伤,或者是出现了卵巢的早衰。了解病因后进行治疗,存在器质性病变,宫腔粘连的病人,要进行手术治疗,结核的病人,要进行系统性的抗结核治疗。如果偶尔的一次月经量少,并且排除了器质性病变,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可以暂时不处理。
女人月经量少是什么原因
女人月经量少可能反复的刮宫以后,内膜受损、炎症或卵巢功能的减退,叫卵巢早衰,也可以引起月经量的少。月经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量也是有一定的范围的,月经的正常量是5到50毫升,小于5毫升的月经量,才叫做月经量少,5毫升的月经量,可以拿个矿泉水瓶的瓶盖,瓶盖差不多,就是5毫升,倒在卫生巾上,到底打湿了多少卫生巾,就可以去判断月经量,对于女性来,就会觉得之前的月经很多,现在月经量比以前少,就是认为月经量少。也可能有部分人会有问题,比如有人反复的刮宫以后,内膜受损,月经量减少,还有部分人可能由于得了结核,结核很容易破坏子宫内膜,就是生殖道的结核,可以引起月经量少,还有部分可能因为卵巢功能的减退,叫卵巢早衰,也可以引起月经量的少。对于月经量少的女性,还是要建议去排查。
语音时长 01:28

2019-11-27

48896次收听

月经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月经量少可能只是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或者与过度节食和经期做剧烈运动有关。如果患有子宫发育不良一类病症,也会导致经血量变少。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宫腔粘连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疾病诱发。
流产后月经量少能治好吗
女性在流产之后大部分人都会出现月经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其实并非无法治疗,相反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的方式治疗,但是与此同时也应该减少喝冷水,尽量不要过于的劳累,并且也应该选择运动的方法来进行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情都是特别重要的内容。
月经量变少是怎么回事
女性来月经期间如果月经量一开始比较多,但突然变少肯定是不正常的情况,这个时候就会担心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出现月经量变少,可能是因为激素分泌异常,无排卵性月经或者是子宫发育不良,可以用饮食的方法积极调理,月经量少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让怀孕的几率变得很低。
月经量少吃什么调理
月经对一个女人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了,然而因为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或是职场工作压力过大,一些女性就会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饮食来进行调整的,一般情况下,月经量少最好吃一些肉蛋奶,蔬菜以及水果等食物来进行调理。
02:41
为什么月经是黑色的
正常月经的颜色应该是暗红色的。如果经血在子宫腔里面待的时间过长,不能够及时排出,就容易变成黑色的。中医认为,经血在宫腔里容易滞留时间过长,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肾虚或者气血不足。二是由于寒邪所致。三是由于气滞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