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怎么产生的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HIV病毒会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最终可能发展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是HIV最主要的传播方式。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精液、阴道分泌物中,通过黏膜破损处进入健康人体内。男男性行为者、多性伴人群感染风险较高。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概率,暴露后72小时内可进行阻断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
2、血液传播
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吸毒是重要传播途径。非法采供血、不规范医疗操作也可能导致传播。目前医疗机构严格执行献血筛查和消毒规范,该途径传播已大幅减少。职业暴露后需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并服用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等阻断药物。
3、母婴传播
感染孕妇可能在妊娠期、分娩过程或哺乳时将病毒传给胎儿。未干预情况下传播概率较高,规范使用奈韦拉平片等抗病毒药物可使传播率降至极低水平。建议HIV阳性孕妇选择剖宫产,避免母乳喂养,新生儿需接受预防性治疗。
4、免疫系统受损
HIV病毒主要攻击CD4+T淋巴细胞,这种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病毒复制会导致淋巴细胞数量持续下降,当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可能出现卡波西肉瘤、肺孢子菌肺炎等机会性感染,此时即进入艾滋病期。
5、病毒变异特性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其RNA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突变,导致病毒株产生耐药性。这种特性使得疫苗研发困难,也是需要联合使用多替拉韦钠片等三种以上抗病毒药物的原因。病毒可长期潜伏在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形成病毒储存库。
预防艾滋病需避免高危行为,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婚前孕前进行HIV检测。发生高危暴露后应及时到传染病医院就诊,规范服用阻断药物。HIV感染者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坚持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日常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运动,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