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疫苗有必要打吗
手足口疫苗通常建议接种,可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概率和重症风险。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接种疫苗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对EV71型病毒导致的重症手足口病具有较高保护率。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临床试验显示接种后保护效果可持续较长时间,不良反应多为接种部位红肿或低热,通常1-2天自行缓解。
部分儿童接种后仍可能感染其他型别肠道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但症状往往较轻。免疫功能缺陷或急性疾病发作期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的手足口病,但能显著减少EV71型相关重症病例。
日常需保持儿童手部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患病儿童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对患儿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防护,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手足口病是怎样造成的
- 2 什么是手足口病?
- 3 什么是手足口病
- 4 手足口病是怎么得的
- 5 手足口病是如何造成的
- 6 手足口病的特点
- 7 手足口病怎么引起的
- 8 手足口病怎么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