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宝宝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该怎么治

发布时间:2019-05-1153511次浏览

宝宝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需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可以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扑热息痛片一类药物治疗。同时也可以服用维C银翘片,以及小儿清咽冲剂等中成制剂,或者用水煎服荆防败毒散,但一定要按疗程服用,以起到辛凉解表的功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孩子比较容易患上的一种疾病,这时往往会引起流鼻涕以及发烧的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持续性高烧。因此家长一旦发现有类似异常,就一定要带宝宝到医院接受治疗,那么宝宝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该怎么治呢?
  一、宝宝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怎么治
  1.西药
  针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治疗原则是抗感染,可以使用三氮唑核苷、潘生丁一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需要让患儿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及复方新诺明片,若发烧时体温达到38度及以上,就需要喂服布洛芬缓释片,以及扑热息痛片等帮助退烧,必要时可肌肉注射病毒唑。
  2.中药
  (1)中成药
  在确诊后,可以让患儿服用具有祛风解表,和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制剂,进行治疗。一般可服用小儿感冒冲剂、儿童清肺丸、维C银翘片以及小儿清咽冲剂等药物,而且在发病期间,可以经常使用板蓝根冲剂冲饮。
  (2)中药方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需要以辛凉解表为主,可以让患儿服用荆防败毒散,或者银翘散。其中需要用到的中草药,主要有荆芥、防风、羌活、川芎、桔梗、独活、板蓝根、前胡以及枳壳等。
  二、宝宝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怎么护理
  1.提倡母乳喂养
  宝宝患上该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自身抵抗力比较差,而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以及乳铁蛋白等有效成分,可以帮助增强免疫系统能力,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因此家长最好是坚持母乳喂养。
  2.多去室外活动
  平时可以多让宝宝,到室外活动,如果年龄适合,还可以经常做一些身体锻炼,这样有助于改善免疫力,从而可降低发病几率。

相关推荐

02:52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吃什么药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遵医嘱服用抗菌类药物等进行治疗。儿童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是因为免疫功能减弱、病原体感染等,家长可让其吃抗菌药如希刻劳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该药可及时杀死病菌,阻止病情发展,并且安全性较高。上呼吸道感染可导致发热、咳嗽等症状,家长还可以让儿童吃退热、镇咳的药进行改善,生活中应让儿童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影响药效。
鼻子呼气很热什么原因
鼻子呼气很热,最常见的情况是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同时还有发热、头痛、头晕、流清鼻涕、嗓子疼等症状。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给予抗病毒治疗或者中医中药辩证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如青霉素类的阿莫西林。如果是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给予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从中医角度,最多见的还是风热犯肺、热毒内蕴或者阴虚肺燥的症型,常常能感觉到呼气很热。根据不同的症状,结合患者的舌脉进行辩证治疗。
语音时长 02:04

2021-12-30

80801次收听

02:46
鼻子呼气很热怎么回事
鼻子呼气很热,最常见的情况是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同时还有发热、头痛、头晕、流清鼻涕、嗓子疼等症状。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给予抗病毒治疗或者中医中药辩证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如青霉素类的阿莫西林。如果是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给予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从中医角度,最多见的还是风热犯肺、热毒内蕴或者阴虚肺燥的症型,常常能感觉到呼气很热。根据不同的症状,结合患者的舌脉进行辩证治疗。
03:05
喉咙痛鼻子不通气怎么办
引起喉咙痛、鼻子不通气,最常见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可给与含片、漱口水治疗。也可以给与鼻减充血剂,像麻黄素进行喷鼻,同时给与激素类的药物进行喷鼻治疗,像糠酸莫米松或者是雷诺考特。通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一周左右就会逐渐减轻、消失。此外,鼻子有急性的感染,如急性的鼻窦炎,病人也会有鼻子不通气。可给与头孢类、阿奇霉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进行口服。鼻腔要给与鼻减充血剂、麻黄素进行喷鼻治疗,用鼻用的生理盐水或海水进行鼻腔的清理。也可用激素类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病痛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耳朵不通气会不会自动好
耳朵不通气少部分病人会自动好。引起耳朵不通气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咽鼓管的功能异常,引起咽鼓管的功能异常。最多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像感冒,病人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咽鼓管、咽口周围出现了黏膜的肿胀、充血,使咽鼓管造成狭窄,不能进行中耳的调控,不能进行中耳压力的调控导致中耳呈负压,这时候病人会感觉到耳朵不通气、耳闷。出现这种情况给与抗感冒的药物治疗,同时给与鼻腔用鼻减充血剂,达芬霖或麻黄素进行点鼻子,或者是激素的治疗之后,感冒好了病人的耳朵不通气情况就会完全的好转。但是,有一些病人咽鼓管功能异常是由于腺样体肥大或者是鼻咽癌等,这些组织压迫了咽鼓管,这时候通过耳内镜检查,如果是由于腺样体肥大引起,可以进行腺样体的切除,通常耳朵不通气也会好,如果是鼻咽癌,通过放射治疗,鼻咽癌消除以后,部分病人耳朵不通气情况也会完全好转。
语音时长 01:36

2021-06-25

74299次收听

02:12
磨玻璃结节良性的多还是恶性的多
磨玻璃结节大多属于良性病变,临床中没有计算磨玻璃结节是良性多还是恶性多。磨玻璃结节一般是由炎症引起,部分是由于空气污染、吸入粉尘、长期吸烟引起。若病人以前有过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肺CT又发现磨玻璃结节,可以进行抗炎治疗,磨玻璃样结节缩小或消失,基本排除肺癌的可能性。若患者没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也没有其他任何症状。检查时发现肺部有磨玻璃结节,则需动态观察,如果复查过程中结节的大小和密度无变化,基本认为是较稳定的结节。但若在复查中发现结节明显增大,密度和大小都出现明显变化,需要特别关注。
上呼吸道隔三差五感染怎么回事
上呼吸道隔三差五就出现感染的情况,通常是因为患者免疫力低下或者是着凉、劳累以及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不好造成的。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头痛以及咽喉疼痛等情况。首先要区分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还是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要增强免疫力,如果是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就需要增加抗生素的治疗。所以在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时,是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的,只有在明确病因之后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饮食方面尽量要清淡,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
语音时长 01:08

2021-05-28

90987次收听

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跟受凉有关系吗
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可能跟受凉有关。新生儿免疫力比较低下,而且身体对温度的调节能力也比较差,如果家长护理不当,没有及时给新生儿增添衣物或被褥时,就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受凉,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会趁机而入,从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发热等。另外,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也有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的,例如喂养方式不正确、被家人传染等。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不是很严重,可不用服药治疗。病情严重时,可针对性用药治疗。
语音时长 01:03

2021-04-20

102568次收听

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原因
上呼吸道反复出现感染与下面的因素有一定的关系:1、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老年人或者婴幼儿,由于他们的体质较差,抗病能力差,接触病原体,容易引起上呼吸道反复感染。2、家庭因素,如果家中有人患了上呼吸道感染,没有做好开窗通风,饮食过于油腻,辛辣这类人群也较容易出现反复感染。3、天气原因,尤其是冬季,因为气候较寒冷,没有及时根据天气增减衣物,免疫功能下降的人群就会容易引起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4、过敏性体质的人群,尤其是伴有过敏性的哮喘,过敏性鼻炎的这类人,容易导致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
语音时长 01:17

2020-11-26

59780次收听

上呼吸道感染传染吗
上呼吸道感染是否传染,需根据感染的病原菌判断。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一般不具有传染性;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就具有传染性,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染。
01:46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什么引起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因病原体入侵鼻咽喉而引起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70%~8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引起。另有20%~3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或为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所致。多因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
如何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咽喉炎,扁桃体炎,疱疹性咽颊炎以及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表现,都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所造成的,也被同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感冒也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首先要注意保证自己的体质,然后还要远离传染源,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
晕车的原因
晕车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之所以会出现晕车的症状,与车子在前进过程中,由于颠簸等运动刺激,超过人体的前庭平衡系统耐受度而引起的。此外,坐车时如果有身体过度疲劳、感冒、空腹、看手机等情况,也很容易引起晕车。
金莲花胶囊的功效
金莲花胶囊中含有青果,金银花,黄岑,玄参,北豆根,白芍等中药成分,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润肺去燥,解痉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疗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口疮等疾病,还能缓解咽喉肿痛,耳痛等症状。
金莲花胶囊是抗生素吗
金莲花胶囊并不是抗生素药物,而是临床上常用的消炎药。该药的组成成分主要就是金银花,这种药物虽然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而且还能够清热解毒,但并不等同于抗生素,其抗菌效果比抗生素要差一些。